在眾多光譜技術中,可見光光譜(Visible Spectroscopy, VIS)是一種應用廣泛且操作簡便的分析方法。它不僅是分析化學領域的基礎工具,也被廣泛用於藥物、食品、材料、生物樣品等各類物質的定量與定性檢測。本文將從可見光光譜的原理出發,深入解析其在實驗與產業中的應用方式,並教你如何判讀與運用這項技術來了解物質的特性。
什麼是可見光光譜?

可見光光譜是指波長範圍約在 400–700 nm 的光線,正是我們肉眼所能感知的區域。當物質暴露於可見光中,不同的波長會被不同的分子吸收或反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吸收或透過光譜圖。
原理簡述
當光穿過樣品時,分子中的電子會吸收特定波長的光能而產生躍遷。這些被吸收的光能對應到可見光範圍時,就能透過分光儀或光譜儀被偵測出來,呈現為一個吸收峰。
- 吸光度(Absorbance):反映樣品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程度。
- 比爾-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 A=εclA = εclA=εcl 其中 A 為吸光度、ε 為莫耳吸收係數、c 為濃度、l 為光徑長度。
這項關係使得可見光光譜在定量分析上具備高度的準確性與線性表現。
可見光光譜的5大實際應用

1. 溶液濃度測定
最常見的應用是透過可見光光譜來測定溶液中某一特定化合物的濃度。舉例來說,在分析染料、金屬離子、酵素活性時,常使用特定波長下的吸光度作為濃度評估依據。
2. 食品品質控制
可見光光譜可用於食品中色素、抗氧化劑、糖分或酒精含量的測定,常見於果汁、醬油、茶葉萃取物等製程品管中。
3. 醫學與生物樣品分析
血紅素、膽紅素、酵素反應產物等,皆可透過可見光進行非破壞性濃度監測,常應用於臨床生化分析。
4. 材料與薄膜檢測
某些高分子、奈米材料或鍍膜在可見光區域具有獨特的光學特徵,透過光譜變化可了解其結構、均勻性或受熱狀態。
5. 教學與實驗入門
由於操作門檻低,可見光光譜是大學實驗課與高中教學的標配技術,可快速學習光學、化學與材料分析的基本概念。
不同波長對應的分析用途一覽

| 波長範圍(nm) | 顏色對應 | 常見應用物質 |
|---|---|---|
| 400–450 | 紫光 | 鈷離子、KMnO₄、高活性有機染劑 |
| 450–500 | 藍光 | 銅離子、蛋白質酵素反應產物 |
| 500–570 | 綠光 | 色素分析、植物萃取物、葉綠素衍生物 |
| 570–600 | 黃光 | 維生素B2、咖啡因衍生物 |
| 600–650 | 橙光 | 某些藥物中間體、有機染料 |
| 650–700 | 紅光 | 血紅素、膽紅素、酒精反應色變分析 |
如何進行可見光光譜分析?操作流程簡述
步驟1:設定儀器與選擇波長
- 使用分光光度計或光譜儀。
- 選擇樣品最大吸收波長(λ max)作為分析波長。
步驟2:樣品準備
- 樣品需為透明液體,避免懸浮物干擾。
- 通常使用比色皿進行裝填(光徑多為1 cm)。
步驟3:空白對照與校正
- 使用純溶劑作為空白,校正基線。
步驟4:量測與記錄
- 測定吸光度(Absorbance),記錄每一樣品數據。
步驟5:繪製標準曲線
- 使用已知濃度標準品建立校正曲線,進行定量計算。
可見光光譜是簡單卻強大的分析工具
雖然相比紅外光譜或質譜分析,可見光光譜看似基礎,但它依舊是快速、經濟且具有極高實用價值的分析方法。從基礎濃度測定到材料品質鑑定,只要掌握正確的操作流程與吸收特性,就能以極短時間獲得可靠的化學資訊。
無論你是研究人員、品管工程師,還是剛進入實驗室的新手,可見光光譜都是理解物質性質與反應機制的重要起點。選擇合適的波長、理解吸光特性,就是啟動分析化學世界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
光譜分析入門|5分鐘了解不同光譜類型及其應用
冷凍櫃選購指南|5大必知要點讓您保存食材更安心
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泵?5大泵浦類型比較及應用指南


專業於落塵計數器, 實驗室純水機 螢光染色掃描, TAF認證校正實驗室, 無塵室第三方代測, 微粒子計數器, 膠體金 Colloidal Gold Solution, 鞋底清潔機 針筒過濾器, 快篩試劑研發生產, 獸醫師判讀報告 硬骨包埋切片, 標準參考物質SRMs, 標準微粒子試劑 冷凍乾燥機, 免疫組織染色 玻片掃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