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菌監控怎麼做?無塵室微生物測試 4 重點與法規整理

無塵室微生物風險的第一道防線

在無塵室環境中,除了粒子控制之外,微生物污染的監控同樣關鍵。尤其對於製藥、生技、醫療器材等產業而言,空氣中的懸浮菌(浮游菌)若未能妥善控管,將嚴重影響產品品質與無菌製程的可靠性。那麼,懸浮菌監控該怎麼做?有哪些常見的誤區與測試標準?
本篇文章將針對懸浮菌檢測的 4 大關鍵重點
進行說明,並彙整適用的法規依據(如 ISO 14698、EU GMP 附錄 1),幫助您建立合規且有效的無塵室微生物監測流程

1. 懸浮菌測試的區域選擇

選擇正確的測試區域是成功進行懸浮菌測試的基礎。測試應集中在對產品質量影響最大的區域,如無菌加工區、關鍵控制點和高風險區域。這些區域包括無菌灌裝區、配液區、空氣過濾器進出口以及人員活動頻繁的區域。

無塵室認證 無塵室測試服務 無塵室驗證 ISO 無塵室標準 HEPA 濾網測試 無塵室粒子計數 無塵室氣流測試 無塵室壓差測試 GMP 無塵室合規 非活性粒子測試
測試區域描述
無菌加工區無菌灌裝區、配液區
關鍵控制點空氣過濾器的進出口
高風險區域人員活動頻繁的區域
過渡區域風淋室、緩衝間

2. 懸浮菌測試的流程與作業

測試設備準備

選擇合適的空氣微生物採樣器,如撞擊式或液體衝擊式採樣器,確保設備處於良好狀態並經過校準。

測試點設置

根據無塵室的布局和操作區域,設置多個測試點。每個測試點應覆蓋不同的操作區域和風險點,每個測試點的採樣體積通常設定為1000升(1立方米)。

2. 懸浮菌測試的流程與作業
無塵室代測服務-第三方驗證
測試階段操作步驟說明
設備準備選擇和校準空氣微生物採樣器確保設備準確性
測試點設置根據區域選定多個測試點覆蓋所有關鍵區域
採樣執行在每個測試點進行空氣採樣每點採樣1000升
樣本處理將採樣後的培養基送至實驗室分析確保樣本完整性

樣本培養與分析

將收集到的樣本立即送至實驗室,在適當的培養條件下(如20-25°C培養5-7天)進行培養。培養完成後,計算每個培養皿上的菌落形成單位(CFU),並與無塵室標準進行比較。

3. 測試頻率與法規依據

測試頻率應根據無塵室的等級和相關法規要求來確定。以下是常見的法規依據:

法規依據測試頻率指導適用範圍
ISO 14698-1:2003依據操作的關鍵性和風險評估各類無塵室
EU GMP附錄1A級區域每週測試一次,B級區域每月一次製藥工業無塵室

4. 懸浮菌測試所花費的時間與法規依據

懸浮菌測試的時間安排如下:

測試階段時間要求法規依據
採樣時間每個測試點10-20分鐘ISO 14698, EU GMP附錄1
培養時間5-7天ISO 14698, EU GMP附錄1
結果分析1-2天ISO 14698, EU GMP附錄1

強化懸浮菌監控,建立合規無塵室管理系統

做好懸浮菌監控,不僅是法規的要求,更是企業提升品質與降低風險的根本。透過定點採樣規劃、適當的檢測儀器選擇、合格操作流程與標準化紀錄管理,企業可有效掌握無塵室內微生物變化趨勢,及早介入,避免污染擴散。
面對法規不斷升級與驗證日趨嚴謹的趨勢,建立完善的懸浮菌監控制度,將是企業邁向國際品質標準不可忽視的關鍵。

專業於落塵計數器, 實驗室純水機 螢光染色掃描, TAF認證校正實驗室, 無塵室第三方代測, 微粒子計數器, 膠體金 Colloidal Gold Solution, 鞋底清潔機 針筒過濾器, 快篩試劑研發生產, 獸醫師判讀報告 硬骨包埋切片, 標準參考物質SRMs, 標準微粒子試劑 冷凍乾燥機, 免疫組織染色 玻片掃描。

分享這篇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