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的溫室氣體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在持續上升,並對氣候變遷產生顯著影響。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和台灣氣候變遷科學評估報告的數據,2023年全球氣溫升高1.5°C的可能性已經接近現實,進一步證實了溫室氣體在全球暖化中的關鍵角色。
全球排放現況

IPCC的最新報告指出,自工業革命以來,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為能源使用和工業生產,尤其是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2024年全球排放量的預測顯示,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全球排放量在未來幾年內仍將持續增加。此外,農業和畜牧業的排放也持續增加,特別是在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排放方面。
排放源 | 佔全球總排放量比例 |
---|---|
化石燃料燃燒 | 65% |
工業製程 | 20% |
農業和畜牧業 | 15% |
台灣的排放趨勢
根據台灣環境部的報告,2022年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輕微下降,主要原因是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提升。台灣的再生能源占比已經提高到20%,但這仍不足以達成巴黎協定的1.5°C升溫目標。報告建議,台灣需要進一步推動政策,促使減排和能源轉型,包括增加再生能源的投資和推行碳稅政策。
氣候變遷的未來影響

IPCC報告推測,如果全球升溫達到2°C或以上,格陵蘭和南極冰層的融化將不可逆轉,這將導致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增加。未來的季風模式預測顯示,亞洲和非洲的季風降雨將增強,而北美地區的季風可能減弱。這些變化將對農業和水資源管理產生嚴重影響。
升溫程度 (°C) | 預期影響 |
---|---|
1.5 | 極端熱浪和乾旱事件增加 |
2.0 | 冰川和永凍土融化 |
3.0 | 海平面上升和大範圍生態衝擊 |
政策與行動建議
根據2024年的氣候績效指標(CCPI),許多國家的氣候政策仍未達到預期效果。儘管多國政府已設定減排目標,但具體措施和行動力度不足,特別是在化石燃料淘汰和再生能源推廣上。報告強調,未來的政策需要加強可測量的目標和明確的路線圖,並確保公平的調適資金分配,以支持低碳發展和氣候正義。
報告強調,未來的減排行動應以三個方面為重點:快速淘汰化石燃料、提升能源效率、以及促進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對於發展中地區,需要提供更多資金和技術支持,以便更好地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專業於落塵計數器, 實驗室純水機 螢光染色掃描, TAF認證校正實驗室, 無塵室第三方代測, 微粒子計數器, 膠體金 Colloidal Gold Solution, 鞋底清潔機 針筒過濾器, 快篩試劑研發生產, 獸醫師判讀報告 硬骨包埋切片, 標準參考物質SRMs, 標準微粒子試劑 冷凍乾燥機, 免疫組織染色 玻片掃描。